山東省近岸海域沉積物類型及變化趨勢
由麗萍,趙玉庭,孫珊,張娟,谷偉麗,董曉曉,李佳蕙,馬元慶
(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山東省海洋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 煙臺 264006)
摘要:文章依據山東省近岸海域表層沉積物調查資料,分析了沉積物粒度的時空變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顯示:2020年,山東省近岸海域表層沉積物粒徑總體呈由近岸向遠海逐漸變小的趨勢,其中,粉砂含量最高,平均66.45%;砂次之,平均26.78%;黏土含量較低,平均6.77%。沉積物不同粒級組分具有明顯的空間分布差異性,類型包含粉砂、砂質粉砂、粉砂質砂和砂,以粉砂為主,占調查站位的61.9%。2016—2020年,山東省近岸海域表層沉積物整體呈現粗化的趨勢,其中,日照、青島、濰坊和濱州近岸海域粗化趨勢較為明顯,東營次之,煙臺和威海粗化程度最低。沉積物粒度時空特征的主要影響因素包含物源、區域水動力條件(如,渤海和黃海海流、山東省沿岸流等)及沿海海岸工程建設情況,具體的影響機制仍需進一步調查研究。本研究成果可以為山東省近岸海域底質類型變化分析和海岸帶保護與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近岸海域;沉積物;粒度;時空變化;影響因素;山東省
基金項目: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2020CXGC011404);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工程)(2019JZZY020705);山東省海洋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1910).
下載全文
|